改革转制以来,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森林防火应急分队(以下简称应急分队)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作为抓建设、促改革、谋发展的根本指针和行动指南,攻坚克难、砥砺奋进。广大指战员勇于担当,以护民平安、保国安宁的实际行动,抒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。 应急分队组建于2008年1月,2019年7月由林业系统整体转隶至榆次区应急管理局,下设3个中队、10个战斗班组,队员总数100人,驻守在国有乌金山林场和国有庆城林场。 在各级政府及应急管理部门的支持帮助下,应急分队逐步形成了功能完备、平战兼容、系统配套的作战体系,在历次灭火作战中充分发挥了专业队、战斗队、突击队的作用。2020年7月,应急分队被山西省森防指命名为“山西省应急森林消防总队榆次区直属支队”,同年被榆次区人民武装部选为“民兵机干连”。 坚定信念凝聚忠诚之魂 “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向导和支柱,也是不断奋进的动力,更是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根和魂。森林消防应急队伍,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,必须把对党忠诚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要求、最鲜明的政治本色、最突出的政治品格,只有这样才能建成一支拉得出、上得去、打得赢的队伍。”榆次区森林防火应急分队队长张利军说。 近年来,应急分队狠抓队伍政治思想建设,以思想武装凝魂聚气、固本培元。每月底,应急分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下个月的学习计划;每日坚持一个小时的政治理论学习,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。每日的学习中,分队和中队领导领学授课,以提问、互相讨论等形式提升学习效果。 “我们新队员入营第一课就是‘职能使命教育’,引导他们传承血脉,永葆初心。”应急分队第一中队中队长王力说。 针对一些同志长年在一线驻守的情况,该分队利用平时学习和训练间隙,定期开展“谈心、知心、交心”活动,及时了解指战员的思想、家庭、身心等情况,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同时也解了他们的后顾之忧。 在理论学习的同时,该分队还结合实际业务,持续学习国家、省、市、区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安排部署、林火基础知识及扑火安全、火场紧急避险知识等。 千锤百炼锻造应急铁军 “平时多流汗,战时少流血。打赢本领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,是靠训练磨砺出来的。对于森林防火队伍而言,汗水是最好的‘洗面奶’,可以洗去稚嫩与胆怯,也是最好的‘营养剂’,可以强健体魄、振奋士气,使指战员意志更顽强、本领更过硬,勇于挑战极限。”张利军说。 应急分队结合实际,编制了一套防火训练大纲,实现了训练工作标准化:每日上午开展体能训练2个小时,由各中队结合人员实际情况,合理制定体能训练计划,以5公里徒步越野、负重10公里徒步,应急拉动、带装备登山,引体向上、俯卧撑、仰卧起坐等力量和耐力练习为主,引入本草纲目、马克操等大家喜闻乐见的训练科目及足球、篮球、跳绳等项目,开设散打、摔跤、泰拳等特色课程,不断提升指战员身体素质,以满足快速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要求,为执行坚难险重任务提供保障;每日下午组织指战员练习机具操作,针对风力灭火机、油锯、水泵等灭火主战装备,从装备性能、使用流程、安全操作要领、维护保养、日常保管等方面进行训练,不断提高指战员的机具操作水平。 在每日训练基础上,该分队突出综合灭火实战训练,按照“全时备战、快速反应、协同配合、科学用人”的总体要求,科学合理编配灭火作战力量,每周不定时组织战备拉动演练。演练本着“不打招呼、不设预案”的原则,随机设置火情,不断增强队员们的战备意识,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,提升战术配合、人员协调联动水平,形成战斗合力。 在日常训练和实战演练基础上,该分队结合历次扑火任务总结的打法和经验,加强以水灭火打法的训练,研究摸索出适用本队伍的实用战术、打法,提升了处置火情、打大火、打复杂火的能力。例如,为应对陡坡悬崖等复杂地形,队伍根据实际情况,引进抛绳式水带,使指战员无需携带水带攀越陡坡悬崖,有效减轻负重。 “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,指战员们所学专业知识已入脑入心,许多专业技能操作成了肌肉记忆。”应急分队第二中队中队长郝飞虎说。 真本领是汗水泡出来的,刀尖子是烈火淬出来的。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、挥汗如雨,锤炼出指战员们“决战决胜伏强魔”的制胜本领,铸就了指战员们“纵死终令汗竹香”的血性担当。近年,该分队出色完成“3·7”太谷乔里、“3·13”寿阳西洛、“6·3”大同恒山、“10·30”吕梁交城等森林火灾处置任务,受到山西省、晋中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和有关部门的表彰。 创新发展打造灭火利器 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灭火装备是森林消防员的第二生命,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遂行灭火救援任务,灭火装备都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关键和基础。”张利军说,“在省应急管理厅的大力帮助支持下,我们更新换代了一大批设备,为进一步做好防灭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。” 应急分队现有消防运兵车3辆、皮卡车6辆、小型水车7辆、重型消防水车3辆、物资装备车1辆,各类森林消防通信装备80套、灭火单兵装备200套、风力灭火机35台、大小水泵22台、水带670盘(1.9万米)、高压细水雾24台、高压脉冲水枪16把、灭火弹5000发、无人机4架、发电机3台、其他防灭火装备500余件(套),所有装备全部由专人专管、定期维护保养,时刻处于良好状态。 近年来,在持续训练、演练及实战过程中,该分队总结各类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,不断进行研究改进。 “小到斧头、砍刀,绳索、水带,大到水枪、水泵、无人机、林区监控摄像头等,我们都在不断研究,结合实际情况改造升级,有效提升了防灭火战斗力。”张利军说。 针对水泵扬程不足、出水管路少的问题,该分队会同水泵厂家,经过不断研究和测试,对水泵进行改造升级。从离心泵到柱塞泵,再到隔膜柱塞泵,改造升级后的水泵流量更大、输送距离更远、扬程更高,也实现了从单管路出水到双管路同时出水,极大提高了扑灭火作业效率;淘汰高压细水雾,升级为多功能电动水枪,并将电动水枪直射枪头改造成可调节水枪头,调至0度可实现远距离直射,调成25度可用于清理火线,调成雾化散射可进行降温,实现了多场景应用;对24个林区监控摄像头全部进行热成像改造,方便夜间及时发现火情,减少误判,利用远程监控系统对进山流动人员活动跟踪监控,形成远程监控监测、无人机快速核查、护林员实地查看、应急队迅速扑救的工作模式;优化火情信息处置系统,实现外网访问、手机APP火情推送、热点定位、自动导航等功能。 “我们的斧头、砍刀都是队长找铁匠定制的,初次定制时就定制了长短、轻重、弧度不同的多种样式,经过反复训练和实战,最终确定了适合的长短、轻重及弧度。”榆次区森林防火应急分队第一中队队员徐强强说。 对无人机使用增加双控操作,有效提高无人机作战半径,同时实现无人机快速铺设水带。王力表示,高海拔、陡峭地势处发生森林火灾,水带铺设特别困难,有时100米左右的距离可能需要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来铺设水带。增加无人机双控操作后,队员可以只携带一架无人机,遥控到达需要铺设水带的地方。待其他队员操控无人机携挂水带飞抵目的地后,由预先到达目的地的队员接控无人机,快速操作铺设水带,大大节省了铺设时间。 砥砺奋进勇于担当作为 森林防灭火,“防”是关键,“灭”是底线。榆次区森林防火应急分队紧抓“防”这一关键,利用人防加物防,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安全墙。 改革转制以来,该分队通过实地考察地势地貌、走访当地护林员和居民、考量榆次区秋冬季风向风力等综合因素,自东南向西北依托宽沟,新开设了4条防火隔离带。隔离带全长11公里,宽30米至40米,总建设面积500余亩。 “当遇到大面积、高强度、大风条件下的火情,隔离带不仅能阻止荒火蔓延,还能作为消防救援平台和通道。”张利军表示。 天干物燥,每年3月至5月都是山火灾害高发期,遇上五六级大风,一旦出现火情很难控制。每逢这个时间段,该分队都会靠前驻防。队员们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,开启全员24小时值守模式,以10公里为半径,分组开展日常巡查巡护。 巡查的道路非常不好走,时而山地,时而平原,几乎没有正常的道路。沿途坡度忽大忽小,有的地方是低矮的灌木丛,有的地方是狭窄的杂树林,有时战员们还得穿行在一人多高的茅草灌木之间,手脚被划伤是家常便饭。 “我们每日巡查要携带20多斤的装备,走2万步。虽然有点辛苦,但能守护好这一片山林就是再辛苦也值。”徐强强笑着说。 几年下来,该分队每位队员对辖区内每一座山头、每一条沟壑都无比熟悉。 今年春季温度相对较高,走在山林里,普通人走一会儿脊背上便沁出细微的汗水,而该分队指战员们还要全身穿着密实的战斗服,头戴厚重的安全帽。“我们在巡护的时候必须穿着全套装备。即使温度再高,也要时刻做好战斗准备。”郝飞虎介绍。 为确保各项防火工作落实到位,该分队制定防火责任联系人员信息一张表,让五级防火责任明细化;规划防火资源力量一张图,让火情处置资源联动化;编写防火工作指导手册,让繁琐防火工作简单化;汇编一套防火工作法律依据,实现防火工作规范化;收集整理一套防火工作宣传资料,实现防火宣传系统化,重点时段每日出动4台防火车带装巡查的同时开启高音喇叭,到重点林区、乡镇、景区开展流动宣传,增强群众防火意识。 “我们这支队伍主要承担本区域森林火灾扑救任务,同时兼顾防汛抗旱及地质灾害、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等任务,正逐步向高素质的一专多能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发展,但目前也面临人员流动性大、大型应急装备不足、队伍营房和训练场地等基础设施不满足日常需求等问题。”张利军表示。 战鼓催征,使命在肩。榆次区森林防火应急分队全体人员今后将以更高的标准、更严的要求、更实的作风,苦练专业技能,磨砺坚强意志,提升扑火、应急、救援综合本领,时刻做好遂行多样化任务准备,做到“全时备战、随时能战”,以实际行动当好党和人民的“守夜人”。 |